發布時間:2021-08-28瀏覽次數:0
相關政策落地助推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加速到來。
8月25日,工信部表示將組織有關標準研究機構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制定,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在回復關于高亞光委員提出的將鈉離子電池納入有關發展規劃和重點科技支持計劃的建議稱,工信部將在“十四五”相關規劃等政策文件中加強布局,從促進前沿技術攻關、完善配套政策、開拓市場應用等多方面著手,做好頂層設計,健全產業政策,統籌引導鈉離子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科技部將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并將鈉離子電池技術列為子任務,以進一步推動鈉離子電池的規?;?、低成本化,提升綜合性能。
這意味鈉離子電池得到了政策層面的支持,為其它企業布局鈉離子電池和實現產業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事實上,企業在鈉離子電池方面的產業布局比政策更有前瞻性。
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已經提前幾年開始進行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布局,并計劃于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
今年7月29日,寧德時代正式發布其鈉離子電池技術,稱其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也擁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系統集成效率可達80%以上。
從實現路徑來看,寧德時代構建了高通量材料集成計算平臺,在原子級別上對材料進行模擬計算和設計仿真。在此基礎上在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關鍵材料領域不斷技術創新及突破,使創新的材料具備產業化條件。
基于該產品,寧德時代還創新開發出鋰鈉電池混搭的AB電池解決方式,實現鈉離子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集成混合共用。
除了寧德時代之外,還有其它企業也在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
今年6月份,中科海鈉宣布與華陽集團共同建設年產2000噸的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同月,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鈉聯合推出的全球首套1MWh鈉離子電池光儲充智能微網系統,在山西太原綜改區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鈉離子電池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8月23日,山東章鼓在互動平臺表示,參股公司艾諾岡鋰/鈉離子電池生產線已經可以進行量產,鈉離子電池僅作為部分鋰離子電池的補充,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共線生產。
除此之外,還有多家鋰電池材料企業也展開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探索,但多處于技術儲備階段,暫未有實際生產能力。
來源:高工鋰電網